为了切实巩固2007我省疫情控制达标成果,努力实现我省2008年血防近期规划目标,今年我省血防业务工作的总体思路为:以全面贯彻落实《血吸虫病防治条例》为先导,以全面实施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为重点,认真组织实施卫生血防项目,继续加大急感防控工作力度,进一步加强防治工作管理,提高专业人员业务素质,规范防治工作行为,把我省血防、寄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。具体工作要点如下:
一、合理分解计划任务,规范开展防治工作。严格按照查治病和查灭螺工作方案,结合不同流行村和不同环境疫情现状,合理分解查治病和查灭螺计划任务;同时要认真组织学习《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规范》,按《规范》要求开展各项防治工作。
二、继续做好卫生血防项目工作。严格按照省卫生厅和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“2007年中央补助安徽省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血吸虫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”要求,进一步加强卫生血防项目工作管理,规范实施卫生血防项目。今年尤其要按照《血吸虫病流行区渔船民集散地无害化公厕建设项目工作实施方案》要求,按时、保质完成渔船民集散地无害化公厕建设任务,及时开展疫情基线调查和效果评估工作。
三、加大传染源控制工作力度。对卫生部2006核准的174个村制定传染源控制一村一策,因地制宜地全面落实传染源控制措施,拟对实施传染源控制村进行考核验收。
四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急感防控工作。在血吸虫病易感季节切实落实急感防控各项措施,狠抓查灭螺工作质量和易感人群健康教育工作,及时调查和处理首例急感疫情,避免重大疫情发生。
五、加强晚血救治工作管理。对各地上报的晚期血吸虫病病例进行全面核查,建立全省现存晚期血吸虫病人个案数据库。进一步加强对晚血救治工作的规范化管理,提高救治质量,及时准确地做好晚血救治工作的信息上报和统计工作。
六、深入开展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工作。在不同类型和不同流行程度的流行区,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和重点人群采取多方位、多层次、形式多样、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,努力提高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;每个重点县均要开展创建“无急性血吸虫病人学校”试点工作;同时结合毛主席“送瘟神二首”发表50周年,开展《血吸虫病防治条例》和血防知识宣传活动,组织开展反映我省血防风貌的摄影比赛和文体活动。
七、规范开展达标考核工作。对照达标工作方案,理清思路,合理安排,早作准备。组织开展对实现近期规划目标难度较大地区的调研活动,适时开展我省近期规划目标能够实现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县(市、区)达标考核工作。
八、加强能力建设,提高业务素质。通过不同形式和不同层次的培训和业务学习,继续开展“一季一讲”活动,每个血防机构根据疫情状况和防治任务确实培养出3-5名了解政策、熟悉方案、精通业务的技术骨干和1-3名血吸虫病检验技术能手。
九、开展血吸虫病驻点防治试点工作。针对环境复杂、传染源种类多、阳性螺点分布广泛、疫情控制难度大的实际情况,拟决定派出省、市联合专家组到县驻点,指导和参与查治病、查灭螺、健康教育等血防工作,总结经验,探索我省血防工作新机制。
十、改进业务督导方式,提高督导工作质量。督导工作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,指导一线防治人员规范开展防治工作。首先,要强化县级自身督导,将督导工作贯穿于防治工作的全过程,充分发挥市级血防机构在血防工作中督查指导作用,省级督导和考核评估将根据工作的不同阶段和内容,以现场考核为主,年度各项督查结果作为年终综合考评的主要依据。
十一、开展专项调研。对一些地区疫情出现回升、工作难度大或存在实际困难、突发疫情及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等进行专题调研,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;同时,今年尤其要对那些计划达标而不能达标的地区开展专题调研,了解情况,找出原因,提交书面调研报告。
十二、进一步提高信息资料管理水平。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人群查、治病、有螺环境及阳性螺点分布数据库,继续建立以行政村为单位疫情基本情况数据库,进一步提高上报信息的及时性、准确性和逻辑性。
十三、加强应用性科学研究。积极参与国家级和省级以及其他血、寄防专项课题的申报工作;多渠道、多途径争取国际、国内重大科研合作项目;大力开展血防应用性专题的研究工作,鼓励各级所站参与省血防科研基金课题的投标工作,积极探索和解决血防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。
十四、加强血吸虫病监测工作。进一步加强国家和省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工作的督查、指导和质量控制工作,提高监测点各项工作质量。
十五、做好寄生虫病监测和防治试点工作。加强国家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、国家和省级寄生虫病监测点的技术指导、质量控制和总结分析,掌握全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。开展新发和罕见寄生虫病调查与研究,做好知识和技术储备。
十六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血防业务机构的综合管理和能力建设,继续开展血防业务机构工作综合考评。
以上工作要点,请各地结合实际列入工作计划,遵照执行。